下发通知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税收公平和税制规范,经批准,决定调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增值税政策,取消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票据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 在2008年12月31日前,各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注销企业在防伪税控系统中“废旧物资经营单位”的档案信息,收缴企业尚未开具的票据,重新核定企业增值据的高开票限额和大购票数量,做好增值据的发售工作。在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
此外,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回收行业列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这体现了党、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再生资源回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次,彰显出这项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大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多采取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工艺门槛低、增值水平低、同质化现象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至20%,行业小、散、差的特点明显,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差。此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政策依赖度高、抗风险能力差,有政策支持的领域如废弃电器电子回收拆解企业发展较好,其他缺乏政策支持的品种,一旦政策、市场或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就面临倒闭风险,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原则之一,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虽然近年来中国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文件相继,但缺少具体的操作实施细则,且仅从回收的角度尚不能对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形成中长期政策指导,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仍然缺少系统明确的顶层部署与针对性战略发展规划。同时,部分地方政策还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如在环保督查中对企业类型不加区分,致使很多有助于循环产业发展的回收企业在执法中被强行关停。
我国在废旧资源回收再生行业做了哪些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展开,再生资源收回职业快速展开,再生资源收回使用率低,方针发力推进职业展开。
获益基金补助和产品目录扩张,电废处理商场将迸发。报废轿车零部件再制造将成为趋势,黄标车的淘汰或许成为轿车拆解职业短期迸发的催化剂。
可再生资源使用二次污染、安全等问题,走出作坊式模式,树立再生资源收回、分拣、转运、加工使用、集中处理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需要方针引导和职业规划。而促进职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同需调集商场各方积极性。
着力提高职业安排化程度。要推进职业安排建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要鼓励以现代安排方法,按照商场经济规律整合中小企业和个别经营户,凭借现代信息技能,提高再生资源收回职业规模化和安排化水平。
疏通交易、收回渠道,树立收回企业、网点、交易商场等组成的收回网络。推进展开了收回职业税收方针调研、日子垃圾分类与收回系统建造联动、绿色收回进社区、进机关、进园区、进高校、进商场的“五进”工程等作业,取得成效,形成了推进再生资源收回系统建造作业的合力。
现在人虽然对环保和资源回收的认识十分深刻,但对于生活中那些“琳琅满目”废弃物,哪些是再生资源又有哪些是作废物回收处理的,却不是很清楚。
再生资源:是指对已经产生的废物,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得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或加工后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能源。广义地讲是为恢复人类生产与生活中消耗的一切资源所进行的活动的产物。它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回收的边角料和废料;经过修理回用的生活用品;对废弃物加工处理得到的可用于再生产的原料;对废弃物加工处理得到的能量。
废物回收:是指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前期过程,包括对所有被废弃有用物的直接回用和为将废物转化为再生成品而进行的收集和预处理活动。因此,废物回收的内容不是单纯的终端治理,而是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